吐泻不治症

小儿泻不定。精神好者。脾败也。吐泻唇深红者。内热故也。不退必死。

而黑气喘者不治。大渴不定。止之又渴。肾败也。

遗泻不觉者死。

烧针丸治吐泻如神。

黄丹(水飞过) 朱砂 白矾(火 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针尖上。放灯焰上烧过存性至烂。凉米泔水调服。泻者食前。吐者无时。外用绿豆粉。以鸡子清和作膏。以涂脚心。如泻涂囟门上。止则去之。

一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凡虚寒症。先服此以正胃气。

五味异功散

人参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陈皮 甘草

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小儿吐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吐泻。虚寒等症。

助胃膏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去皮) 丁香 木香 砂仁 白豆蔻 肉豆蔻 官桂 藿香甘草(各一钱) 陈皮(五分) 山药(四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米汤化下。兼治 乳便青。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一论四时不正之气。寒疫时气。山崖瘴气。雨湿蒸气。或中寒腹痛。冒风吐泻。中湿身重。

泄泻。脾胃不和。或饮食停滞。复感外寒。头疼憎寒。呕逆恶心。肋膈闷。或发寒热无汗。

藿香正气散

藿香(一钱) 紫苏(八分) 陈皮 浓朴(姜炒) 白术(去芦炒) 茯苓(去皮) 桔梗 大腹皮 白芷 甘草(炙各五分) 半夏(姜汁炒五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一论小儿夏秋之月。霍乱吐泻。身热口渴。

加减茹苓汤

猪苓(七分) 赤茯苓(去皮一钱) 泽泻(七分) 白术(去芦五分) 黄连(五分) 竹茹(一钱) 干葛(七分) 天花粉(二钱) 甘草(五分)

上锉。生姜煎服。如热极。加石膏、知母。泻极。加升麻。腹痛。加炒白芍一钱。肉桂三分。寒痛亦加。

一论小儿五种泄泻。赤白痢疾。宜用

铁门拴

文蛤(一两炒黄色) 白矾(一钱半生半枯) 黄丹(二钱)

上为末。用黄蜡一两。化开为丸。如绿豆大。大人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七丸。用茶一钱姜二钱煎汤下。

一小儿水泻痢疾。用蜜三匙。枯矾末三钱。萝卜汁调服。微汗。忌醋。

一论小儿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频不止。津液枯竭。发热烦渴多燥。但欲饮。乳食不进。羸困失治。变成慢惊风痫。不问阴阳虚实。并宜服之。

七味白术散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藿香 木香 干姜 甘草

上锉。姜、枣煎服。如小儿频频泻痢。将成慢惊。加山药、扁豆、肉豆蔻各一钱。姜汁一钱煎服。若慢惊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二个。白附子八分。若小儿冬月吐泻。皆是胃寒胃虚所致。加丁香两粒。若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渗之药。但胃元气少故也。以白术散补之。如不能食而渴者。倍用干葛。加天花粉。如能食而渴者。白虎汤加人参.一论小儿呕吐不止。宜

金枣丸

木香 半夏 南星(汤泡透姜汁炒各三钱) 丁香 陈皮(各二钱) 砂仁 藿香(各五钱)

人参(一钱半)

上为细末。姜汁打糊和成锭。辰砂为衣。淡姜汤送下。

一论小儿久泻久痢不止。及满口生疮。白烂如泥。痛哭不已。诸医罔效。用巴豆(去壳一个) 瓜子仁(七个)

共捣一处如泥。津调。贴在两眉间。手巾包。待成泡。揭去即愈。

一论小儿泄泻。用巴豆汁末为膏。贴在囟门上。烧线香一炷。火尽即去巴豆。立效。

一小儿泄泻不止。用山药炒为末。不拘多少。入粥。同粥食之。立止。

一小儿久泻兼脱肛。小腹重坠。四肢浮肿。面色痿黄。时或兼青。诸药到口即呕吐。审乳母忧郁伤脾。大便不实。先用补中益气汤。后用五味异功散及四神丸调治其母。不两月而子母俱痊。

一小儿伤食呕吐。服克伐之药。呕中见血。用清热凉血之药。又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

问其故于余。余曰。此脾土亏损。肝木所乘而然也。令空心用补中益气汤。食远用异功散以调补中气。使涎血各归其源而愈。

一小儿吐泻不止。或攻伐过多。四肢发厥。虚风不省人事。用此四肢温暖。神识渐省

益阳散

天南星为末。每服三钱。入京枣二枚同煎。温服。

一治小儿吐不定。五倍子两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用湿纸包。炮过。同为末。每服半钱。用米泔水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