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气逆生痰,不进饮食,如五噎五膈,并皆治之。
方见膈噎门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三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半夏(汤泡七次)陈皮(去白,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脾胃不和,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苍术(米泔水浸,三钱)浓朴(去皮,姜制,炒)陈皮(去白)甘草(炙,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一方加草果,名草果平胃散,或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盐汤调服亦可。
理脾胃,消痰饮。
陈皮(去白)茯苓(去皮)半夏(汤洗)甘草(炙,各三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或致呕吐泄泻,及大病后调理脾胃。
方见痢门。
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塞气噎,翻胃吐食。常服养脾壮气,多进枳壳(麸炒)神曲(炒)陈皮(去白)麦(炒)三棱(煨)茴香(炒)白姜(炮)肉椒木香藿香(去梗土)薏苡仁红豆白术丁香人参白扁豆(炒)苦梗山药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远细嚼,用白汤或温酒送下。
治脾胃虚寒,呕逆恶心,腹胁胀痛,肠鸣泄泻,或有外感,寒热如疟,骨节烦之。
藿香(去梗土)浓朴(姜汁制炒)半夏(汤泡)茯苓(去皮,各一钱半)草果仁陈皮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乌梅半个,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脾胃不和,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不进,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并丁香白豆蔻肉豆蔻青皮(去白)麦(炒,各五分)半夏(汤泡)神曲(炒)草仁人参(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噫气吞酸,胁肋刺胀,呕逆痰不下,并皆治之。
木香白豆蔻缩砂仁槟榔枳壳(麸炒)浓朴(姜制,炒)半夏(汤炮)青皮(去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收敛胃气,清凉肌表。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各一钱半)白扁豆知母生地黄粳米甘草(各一钱)淡竹叶地骨皮麦门冬(各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痞,消食强胃。
枳实(去穣,麸炒,一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用荷叶包米,煨熟饭,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白汤送下
治脾气,益肾水,消肠胃中积聚,症瘕癖块,宣畅三焦,和脾开利胸膈,气逆攻心,胁肋胀满痞痛,身体困倦,大小便不利,并皆治之。
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去穣,麸炒)青皮(去白)莪术(煨)橘皮(去白)当归(连子(酥炙)三棱(各一两)牵牛(取头末)大黄(蒸,各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不拘时生姜汤下,或茶汤下亦可。
治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虚痞,或致泄泻。
人参(去芦)干姜(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白术甘草(炙,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如呕吐不已,加半夏二钱,丁香一钱,名丁香温中汤。
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
青皮(去白)陈皮(去白)良姜(炒)肉桂(去粗皮)川乌头(炮)草果甘草(炙,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脾胃久弱,三焦不调,气滞胸膈,痞闷不食,呕吐恶心,或吐痰水。
人参槟榔(各七钱半)神曲(炒)麦(炒)陈皮(去白)半夏曲木香沉香(各上为细末,蜜调白面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用米饮汤送下。
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脏腑虚滑。
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肉桂(去粗皮)人参(去芦)当归(洗,炮)丁香木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脾胃虚寒,泄泻腹满,气逆呕吐,饮食不消。
人参(去芦)茯苓(去皮)草果(去皮)干姜(炮)麦(炒)甘草(炙,各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呕逆恶心,脏寒泄泻。
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麦(炒,各四两)白术(二两)缩砂(去皮)干姜(炮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八丸,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用生姜汤送下。
理脾和胃,顺气进食。
白术浓朴桂心干姜桔梗人参茯苓当归甘草(各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脾胃不和,呕吐痰水,胁膈痞滞,不美饮食,并皆治之。
茅山苍术(去皮,米泔浸一宿,五两,炒)浓朴(去皮,姜制)陈皮甘草(炙)生姜上件用水五升,煮干捣作饼子,晾干再研为细末,每服二钱,食远,用盐汤调服。治泻,用生姜汤调下。
治脾胃不和,气不升降,呕吐减食,口苦吞酸,胁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久寒,不受峻补。又疗心胁如满,五饮停滞不散。常服和中益气,进美饮食,或大便不通,尤宜服之。
木香丁香(各半两)肉豆蔻茴香(微炒)京三棱(炮锉)白豆蔻人参(去芦)官上为细末,用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到七十丸,食远,用温生姜汤送下
消食健脾益气,进美饮食。
人参缩砂香附子(炒,去毛)三棱莪术(煨)青皮陈皮神曲(炒)麦(炒)上为细末,用粳米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盐汤下亦得
消导饮食,顺气健阳,住小便。
丁香木香官桂茴香(各三钱)干姜苍术(去皮,炒,各半两)上为细末,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好酒送下。
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导气,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儿皆可服,清晨食后嚼数片,安神健体。赐吕申公,刘斯立秘之,名延年草。
上等白盐花(五两,再淋煎用,须要雪白)新舶上茴香(四两)青皮(一斤,汤浸三日,换水候苦味出尽,然后去穣,切作指面大,方去子)甘草(六两,炙锉秤)上用甜水一斗,同药入银锅内熬,不住手搅,勿令着底,置密器中收,不得走气,候水尽取出,慢火炒令干,不得有炒焦气,选勤谨者一人,专一掌之,去甘草茴香不用,只取贮青皮。如伤生冷及果实菜蔬之类,即嚼数片,气通即无恙,常服一两片极佳。以其尤宜老人,邢和璞所以名延年草,斯立又以延年目之也。
或饮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上用山药,锉如小豆大,一半银石器内炒熟,一半生用为末,不拘时用米饮调二钱服之。
治脾寒胃弱,呕逆恶心,腹胁胀痛。
茴香(三两)高良姜(二两)胡椒(半两)丁香(一分)甘草(二两,锉)白盐(三两,同甘草炒)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沸汤调服。
治脾胃虚寒,呕吐不止。
丁香(一两)附子(炮)草豆蔻(面煨)胡椒(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时嚼细,煎橘皮汤下。
治脾气虚弱,大肠冷滑,脏腑泄泻,米谷不化,饮食无味,乏力短气,常服益方见泄泻门。
治脾胃冷气不和,心腹痛,胁肋气滞,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神曲(一两,炒微黄)干姜(炮锉)附子(炮裂,去皮脐)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榔(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生姜橘皮煎汤下
疗食饱烦闷,但欲卧而腹痛。
用神曲炒令香黄,为细末,不拘时用米汤调服方寸匕。用大麦亦佳。
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白豆蔻(去皮,一两)干姜(炮裂)白术(各三分)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姜枣煎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脾虚不磨寒心胸,腹满腹胀如物攻。
但将五膈煎三服,可送寻常小理中。
病后伤脾胸膈满,老人强食气必短。
更兼可食恶心来,草果宽中煎一碗。
上病后伤脾经,令人气必短,用宽中散加草果二个,灰火炮锉,用水二盅,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服。
进食极妙。
苍术(四两,麸炒)干姜(四两,灰炒)乌头(六两,以江水浸七日,取出切片,以盐四两炒干,或先切片子,以江水浸两日,炒黄为度,同盐取出)甘草(五两半,炒)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用白汤入盐调服。
治脾胃气弱,饮食多伤,胸膈痞闷,可思饮食。
肉豆蔻(面裹煨)槟榔(火炮,各一枚)神曲(二两,炒)青皮(去白)京三棱(炮切)上为细末,用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橘皮汤送下。
治脾胃虚弱,胸膈痞结,吐逆不止。
丁香(四十九粒)附子(一两,煮)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半碗)上将附子钻孔四十九个,以丁香填在孔内,将生姜汁用文武火熬尽,取大罗卜一个,取一穴子,入附子在内,仍以罗卜盖之,用文武桑柴火烧香熟为度。取出附子切片,焙干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米汤一盏调服,日进三服甚妙。
治脾胃气虚,四肢倦怠,肌体瘦弱,脏腑受湿,大便频数,不思饮食。
陈粟米(一升)附子(一两)上同入锅铫内,用水煮令附子透,取出附子,切作片,焙干,别取陈粟米半升,水淘净,控干,慢火炒令香熟,同附子碾为细末,却用元煮附子者粟米饮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陈橘皮汤下,空心食前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下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弱,饮食不化痛,并宜常服。老幼气弱皆可,能和中,温脾胃,进饮食。
浓朴(去粗皮,锉碎,以生姜二两,捣碎同炒)鳖甲(九斤大者一个,黄泥外固,以米干后桂(去粗皮,诃子(炮,去核)陈皮(去各一两)赤茯苓(去皮)干姜(炮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微嚼碎,用温水送下,不拘时服。
调中养气,和胃健脾。治中焦积寒,胸膈气痞,呕逆恶心,腹胁疼痛,脏腑多伤,困倦少力,肢体怠惰少精神。
肉桂(去粗皮,锉)浓朴(去粗皮,细锉,用生姜一两研碎,同淹一宿,炒令香熟)甘草(炒,各一两)肉豆蔻(面裹煨)干姜(炮)丁香胡椒附子(炮,去皮脐)木香半两)诃子(面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用温水饮送下,食前服。
大理脾胃,胸膈不通,调中顺气。方治冬三月,阴气在外,阳气内藏,当外得发汗,内消阴火,勿令泄泻,此闭藏周密之大要也。盛冬乃水旺之时,水旺则令母实,肺者肾之母,皮毛之阳,元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甚出浊涕,嚏不止,比常人大恶风寒,小便数而欠,或上饮下便,色清而多,大寒无寐,甚则为痰咳,为呕为哕,为吐为唾白沫,以致口开目瞪,气不交通欲绝之。
吴茱萸草豆蔻仁(各二钱二分)益智仁人参黄升麻(各八分)白僵蚕泽泻夏(一钱)上为细末,用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细嚼,用白汤送下,无时。夏三月大暑,阳气在外,阴气在内,以此病而值此时,是天助正气,而胜其邪气,不治而自愈。
然亦有当愈而不愈者,盖阴气极盛,正气不能伸故耳。且如膈噎不通,咽中如梗,甚者前证俱作,治法当从时利膈丸泻肺火,以黄补中汤送下。如两足酸厥,行步颓然,欹侧欲倒,KT如折,及作痛而无力,或气短气促而喘,或不得倚息,以黄人参甘草白术苍术泽泻猪苓茯苓橘皮等作汤送下滋肾丸一百五十丸。六七月之间,湿热之令大行,气短不能言者,加五味子麦门冬。如心下痞,膨闷,食不下,以上件白术苍术等汤,下消痞丸五七十丸,更审而用之。
青皮陈皮缩砂仁干葛舶上茴香(炒)桔梗白芷良姜浓朴(各一两)木香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服。
大治一切心肺脾胃虚寒,为万病服之皆愈。盛季文传于贺方回云∶顷在河朔生脾胃泄泻脓血,仍发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时出冷汗,四肢厥逆,不可忍,此药煎以进,再服即定。
藿香叶(三两)白干姜(半两,炮)木香青皮(去白,麸炒)神曲(炒)人参(去芦)朴(姜汁制炒)陈皮(去白)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吐逆泻痢不下食,或呕酸苦水,翻胃恶心,并用水一盏,煨生半块,擘破,同煎,盐一捻安盏中,候煎药七分,热呷。水泻滑泄,肠风脏毒,陈米饮热调入盐少许下。赤白痢,煎甘草黑豆汤下,脾元受虚邪,变为寒热,或脾胃虚冷,醋心气胀,宿滞酒食,噫满不化,膈上不快,面色积黑,痰气作晕,头目眩掉,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擘开,同煎七分,入盐少许,嚼姜枣汤热服。胃气吃噫,生姜自然汁半茶脚,入盐点热呷。绝不思食,或吃少气弱膈满,煨姜一小块,先嚼,入盐点热吃。中酒亦如之。一切气膈变成百病,如上服之,不拘时,如汤点入盐姜紫苏尤佳,大能消食顺气,利膈开胃,攻效不可细述。
坠气益脾胃沉香人参白茯苓半夏曲木香诃子肉干姜(各一两)干山药白术(各一两半)丁香(半两)附子(二个,炮)甘草(八钱)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健脾胃,进饮食,克化生冷,温中下气,治食少易伤,胸满恶心,或心腹疼弱,气不复常。
桂心陈皮(汤浸去白)肉豆蔻(面裹煨)缩砂仁良姜(微炒)干姜(炮)荜茇人上为细末,用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到七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温脾养胃,升降阴阳,和三焦,消宿食。
白豆蔻(去皮)橘红(去白)人参(去芦)浓朴(姜制)半夏曲(炒)神曲(炒)干姜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补脾胃,进饮食,宽膈顺气。
木香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枳壳香附缩砂白豆蔻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六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胸膈停痰,呕吐恶心,胁肋刺痛,饮食无味,肢温中和胃,止呕进食。
丁香木香沉香(各半两)藿香叶白豆蔻(去皮)白茯苓(去皮)陈皮(去白)白术人参(各一两)半夏(三两,姜制)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不拘时用生姜汤送下。
治肠胃一切寒疾不利。
三棱(炮)莪术(炮)干姜(炮)良姜(炒)草果仁益智仁陈皮(不去白)甘草(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远,用盐汤调服。
开胃养气,温脾进食人参白术茯苓黄(蜜炙)山芋粟米(炒)甘草(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服。又方加白扁豆一两蒸用,名八十日之外,饮食倍常。
大益脾胃,消痰进食,早出胃冷及酒病,尤宜服。
生姜(一斤,洗净切碎,磁盒内用盐四两腌一宿,日中拌晒,以盐水尽为度)草豆蔻(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用白汤调,空心食前服。
温脾暖胃,逐痰消饮,顺三焦,进饮食,辟风寒湿冷之邪,及大病瘥后,胸中唾不止,及治妇人新产,五脏俱虚,血脉未定,腹痛作泻,最为急证,并宜服之。
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用沸汤化服,嚼食亦可,或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五七十丸。
脾病方云∶肺寒作嗽,加五味子阿胶等分。
脾肺俱受虚寒,作嗽不止,加胡椒八分服,一名胡椒理中丸。二方能理脾温胃,散寒止嗽,功效特异。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脾为肺母,母能令子实,肺受寒而温理脾胃者,此其意也。
又治心腹绞痛,霍乱转筋,一切沉寒痼冷,加附子等分,每服一丸,用水煎化服,名附子理中丸。
健脾暖胃,消化冷痰,治中满胀闷,噫气吞酸,心腹时痛,不进饮食。
神曲(炒)麦(炒)干姜(炮)良姜(炒)陈皮(各二两)枳壳(去穣,麸炒)肉豆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温米饮或白汤送下。
治风冷寒湿邪气,腹胀痞满刺痛,肠鸣泄泻,吐逆吞酸,羸弱困倦无力,不思饮食,一切脾胃之疾,并宜服之。
丁香沉香木香(各一钱半)附子(炮,去皮脐,六钱)陈皮(去白)大腹皮神曲皮,姜制,砂(八钱)荜澄茄白附子(炮)良姜(油炒)红豆(去红皮)胡椒(炒)荜茇川姜(炮)甘草(炙,各二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用白汤送下,食前服。
治胸膈痞闷,脾寒不嗜食,服燥药不得者,宜服。
人参白术茯苓陈橘皮半夏枳壳(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脾胃久虚,中焦气滞壅上,或有冷涎,上潮呕恶,或胸腹疼痛,不思饮食。
人参(一两)白术茯苓丁香甘草(各一分)肉豆蔻(三个)黄干姜(各半两)上用白米二盏,同碾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脏腑不调,加丁香十四粒,石莲肉七粒,同煎如前法,空心食前服。
和脾胃,进饮食。
桂心香附子浓朴陈皮苍术三棱阿魏(别研)甘草(各半两)肉豆蔻(一个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生姜一块,切开作孔,安药在内,合定用湿纸裹煨,候熟嚼细,盐汤下。
沉香(一分)人参白术肉豆蔻(面裹煨)干姜(炮)缩砂丁香木香甘草(炙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用白汤送下,或化下亦可。
通中健胃,消食快气。
人参白术藿香肉豆蔻丁香缩砂神曲(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橘皮汤调服。
治寒邪伤胃,温中补气,安胃进食。
木香(一钱半)缩砂白茯苓青皮(各二钱)干姜(炮)陈皮(各三钱)大麦白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水送下,忌冷物。
治脾脉厥逆,大腹中热切痛,舌强腹胀身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
大黄(三两,细切,以水一升半,别浸一宿)茯苓泽泻黄芩橘皮细辛芒硝(上咀,除大黄芒硝外,以水七升,煮至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两沸,再去滓下芒硝,分作三服。
治脾胃壅实,口内生疮,烦闷多渴,颊痛心烦,唇干燥,壅滞不食。
防风(去芦,四两)藿香(七钱)石膏(煨)缩砂仁山栀仁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治男子妇人虚弱,及疟安后体气尚虚,眼昏暗,加净枸杞子拣菊花蕊(各半两)。常服顺气快脾,进美饮食。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藿香缩砂仁槟榔白茯苓(去白)香附穣,麸炒)黄(擘开,盐水浸)浓朴(姜制)粉草(炙,各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翻胃吐食,口苦吞酸,胁怠惰,面色萎黄,及中焦痞闷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后气衰或元禀受怯弱,不能饮食,及久患泄痢,肠胃虚滑者,并宜服之。
人参茯苓(去皮)白术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干姜缩砂仁胡椒麦(炒)神曲(炒)山药扁豆(炒,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用白汤或温酒送下。常服育养神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治脾胃不和,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思饮食,宜此最人参白术青皮(汤洗,去穣)陈皮(汤洗,去穣)神曲(炒)麦(炒)缩砂仁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用米饮送下。
脾胃虚乏,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
黄(二两)半夏(汤洗,此一味脉涩者宜用)人参(去芦)甘草(炙,以上各一两)防风(以去白,四钱)茯苓各三钱)黄连(二钱)(何故秋旺用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上咀,每服三钱,水三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煎一盏,去滓,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服药后如小便罢而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升力得安静尤佳,若胃气稍强,少食果以助谷药之力。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者也。
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盛,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视物慌慌无所见,小便频结秘,胃脘当心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回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闷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头痛时作,食不饱,全不思食,自汗尤甚。若阴气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气之热助本病也,乃庚为热所乘而作。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之不足,以此药主之。
黄(一钱,如自汗过多,更加一钱)升麻(六分)人参(去芦)橘皮(不去白)麦门草(各二分)五味子(九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生冷物。
如心下痞闷,加黄连(二分或三分)。
如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
如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如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
如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上三分),本、生地黄(以上各二分)如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
如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黄、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药勿再服。
如大便久不快利,勿用别药,少加大黄(煨,五分)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止常服黄人参,汤药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二钱)二味,咀,以水四盏,煎至一盏,去如胸中气滞,加青皮(皮薄、清香可爱者,一分或二分),并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气如气滞太甚,或补药太过,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二分),与正药同煎。
如腹痛不恶寒者,加白芍药(五分),黄芩(二分),却减五味子。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倦,并宜苍术(一钱)半夏益智泽泻羌活防风神曲柴胡升麻(各半钱)猪苓陈皮麦(如胃寒肠鸣者加)甘草(各三分)上咀,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盅,去滓空心服。
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气短,口不知味,肠鸣,大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苍术(一钱半)当归梢升麻陈皮(各五分)人参白术柴胡益智仁黄芩(各三分)半夏黄甘草(各二分)上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稍热服,忌饮食失节、生冷硬物及酒湿面。一方用红花少许,名人参益胃汤。
治脾胃虚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寒水旺时,以致肺金大肠相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仇也。经云∶大胜必大复,理之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只大寒大燥,二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大恶风寒,目时眩,不欲开,腹中为寒沃沫,食则反出,腹中常痛,及心胃作痛,胁下缩急,有时而痛,腹不能努,秘,下气不绝,或腹中鸣,此脾胃虚之至极也。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为霍不通,极则噎塞有声,喘喝闭塞,或于日阳处,或于暖室中,少缓口吸,风寒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不可以回顾,小便泄而时躁,此药主之,复气之药也。
草豆蔻(面裹煨,熟为度,用仁一钱四分)神曲柴胡(详胁下痛,多少用之)姜黄(以上各茱萸(汤洗,焙各一钱)麦(炒,一上除桃仁外,余药为细末,同研匀,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远用白汤送下,斟酌加减。
治脾胃怯弱,阴阳不和,三焦气滞,心腹痞闷,呕逆痰甚,头目不清,困倦少力,饮食减少,肌体瘦瘁,肢节烦疼,常服和中顺气,升降阴阳,消痰止呕,长肌起困,进美饮食。
藿香叶(去土)人参(去芦)陈皮(巴豆二钱半同炒焦,去巴豆不用,以上各一两)白术白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生姜汁浸,以上各二两)丁香(不见火)木香(不见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一方用生姜汁煮面糊和丸,食远米汤下。
治脾胃俱虚,不能克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羸少气。又治胸中有寒,饮食不下,翻胃恶心,霍乱呕吐,及病后新虚,不胜气衰,食不复常,并宜服之。
木香(半两)青皮(洗净,焙干)陈皮(洗净,焙干,各四两)辣桂(去粗皮)干姜(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时用米饮送下。
治脾胃俱虚,水谷不化,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少气。又治胸中有寒,饮食不下,反胃恶心,霍乱呕吐,及病后新虚,不胜谷气,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并宜服之。
神曲(炒黄)麦(炒黄,各二两)乌梅(四两)干木瓜(切,半两)白茯苓(去皮)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用白汤送下。如渴时噙化一丸,生津液,进饮食。一方无木瓜茯苓,有人参干姜(各一钱)
治脾胃虚弱。
香附子(炒,去毛,秤一斤,用泔水浸,秋冬三日,夏春一日一夜,漉出新水浸洗,入银蒜四砂仁上为细末,用蒸饼汤浸一宿,用布包裹,水和药,如难丸,入少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白汤送下。更加净陈皮(二两,用盐水浸,焙干,尤妙),如寒加附子(二周马帅之祖承奉,因靖康初,自泗州逃难山阳,夜行坠古冢中,已先有人在矣,至晓各散。出于冢外,得幅纸裹太平钱八十四文,纸上有此药方。云江南上下人,弱疾常作于脾胃药十
治脾胃弱,腹胀减食,甚者成水气,作水治即愈。
附子(四两,去皮脐,切作片子,同小豆四升,水一斗,煮令水尽,拣出附子,焙干为末)上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后陈皮汤下。
温脾胃,顺三焦,治寒痰聚结,气壅不通,食则辄吐,咽膈噎闷,两胁刺噫醋恶心,中满短气,恶闻食臭,及疗留饮,肠鸣湿涩,腹泻注下尽止。常食,辟寒邪,养正气。
高良姜(四斤,炒)干姜(炮)白术(各二斤四两)肉桂(去粗皮,二十八两)甘草(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十二丸,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细嚼,用生姜橘皮汤下,或米饮下亦可。
治脾胃虚冷,食即呕逆,水谷不化,或时泄利。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四两)干姜(炮)当归(切焙,各一两半)槟榔(锉)桔梗(焙)人二两)甘草(炙,半上为细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丸,温生姜枣汤下,米饮下亦得,不拘时服。
治脾胃中冷,水谷不化,心腹疼胀,呕逆吞酸,不思饮食。
神曲(五两)干姜人参桔梗甘草(炙,各三两)麦(炒)吴茱萸桂心(各五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酒下七丸,加至十五丸,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菜。一方米饮下。
治脾胃虚弱,冒犯风冷,腹痛肠鸣泄泻。经云∶食毕而下,谓之洞泄,手青白,下部虚寒,中满气短。常服宽中健脾,养胃育真固气,大效。
附子(炮,去皮脐)胡椒桂心吴茱萸(汤洗,焙)川乌(炮,去皮脐)干姜(炮)上为细末,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用米饮吞下。
治脾受寒湿,时作疼痛。
良姜(四两,用好油四两,炸令紫色)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一捻,沸汤调服,空心食前服。
上用荔枝核为末,每服二钱,熟醋汤调下。
张忠顺盛夏调官都城,苦热,食冰雪过多,又饮木瓜浆,积冷于中,遂感脾疼之疾。药不释口,殊无退证,累岁日,斋道人,适一道人曰∶我受官人供,固非所借,但取汉椒二十一粒,浸于浆中盆内一宿,漉出,还以浆水吞之,若是而已。张如所戒,明日椒才下腹,即脱然,更不复作。
治脾胃气虚,肠滑下痢。
方见痢门。
如面糊,腰腹作痛。
上用猪肾一对细研,着胡椒陈皮盐酱椒末等,搜面如常法,作馄饨煮熟,空心吃立瘥。
不下食。
上用野鸡一只,如常法细切,着陈皮椒葱盐酱调和,作馄饨煮熟,空心食之。
治脾劳,胃气不和,时有泄泻,食少无力,宜服。
松脂肉豆蔻(去壳)荜茇缩砂(去皮)人参(去芦)干姜(炮)木香白茯苓麦(炒黄)白术(以上各一两)诃子(煨,去核,二两)陈皮(汤浸,去白,半两,炒)上为细末,用白蜡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粥饮送下。
治脏腑虚怯,心腹胀满,呕哕不食,肠鸣泄泻。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诃子(煨,去核)肉豆蔻(湿纸裹煨,锉,用浓纸包压,去上咀,每服三钱,水二盅,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时服。或为细末,用热盐汤调服亦可。
治脏寒泄泻,饮食不进,气体倦怠。
吴茱萸(拣去枝梗,不以多少,水浸透)上用猪头一截,去脂膜净洗,将茱萸入脏内,两头用线扎定,慢火煮令极烂,用甑蒸熟尤好,二味于臼内捣千下,令极细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下。
治胃脘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无力,冬卧脚冷。服此酒十日后,耳目聪明充壮。
上于八月三日,取蓼曝燥,把之如五升大,六十把,水六石,煮一石,去滓,酿酒如常法,随多少饮之,其功甚速。
治胃热肠寒,饮食数饥,小腹胀满。
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锉,各二两)羌活白茯苓(去皮)旋复花玄参白木香(半两)胡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甘草一寸,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胃寒肠热,腹胀泄泻。
大腹子(锉)半夏(汤洗七次,焙)木香(锉,各二两)枳壳(去穣,麸炒)前胡(去胡索当归(切焙)旋复花参(各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当归(锉焙)黄连(去须,各二两)赤茯苓(去皮)吴茱萸(汤洗,焙干,炒)浓朴(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日三。
治胃热,消谷善饥,不生肌肉,病名食。
升麻山栀仁赤茯苓(去皮)射干(各三两)芍药(四两)白术(五两)生地黄汁蜜(各一升)上六味咀,每服六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再煎两沸,次下蜜半匙,共煎取一盏,温服。
治胃寒痰多,噫醋吞酸,胸膈不利,不思饮食。
生姜(去皮,切片,焙干,四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丁香(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用蒸熟枣肉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时用米饮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