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心包疾病(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是突然发生的心包感染,常常伴有疼痛;感染引起液体和血液如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渗入心包腔。

急性心包炎原因很多,从病毒感染(常常只有短暂的疼痛没有持续影响)到致命的癌症。其他原因还有:AIDS、心肌梗死、心脏手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疾病、肾功能衰竭、外伤、放射线治疗以及血液从主动脉瘤漏流入心包腔等,也可由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所引起。这些药物包括:抗凝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和保泰松等。

【症状和诊断】

发热和胸痛是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典型的胸痛发作时可以放射到左肩,有时可向左上肢放射。这种疼痛常与心肌梗死的疼痛相似,不过疼痛可在平卧、咳嗽甚至深呼吸时加重。心包炎可导致发生心包填塞。心包填塞可以致死。

医生根据病人对疼痛的描述以及胸部听诊可作出急性心包炎的诊断。心包炎时可在患者胸部闻及类似皮革摩擦的摩擦音。胸片和超声心动图可以提示心包腔内有大量液体存在。超声心动图也可以提示心包炎的基础病因(如新生物)并能够显示右心心包腔内液体的压力;压力增高常常是发生心包填塞的预警信号。血液检查可以发现引起心包炎的病因,如白血病、艾滋病、感染、风湿热和肾衰竭等。

【预后和治疗】

预后与心包炎的病因有关。如心包炎是因为病毒引起或原因不明时,常常在1~3周恢复;如有并发症或复发病例,恢复较慢。如癌症侵犯心包,患者存活很少超过12~18个月。

心包炎患者常需住院治疗。用药物减轻患者的炎症和缓解疼痛(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密切观察并发症(尤其是心包填塞)。严重的疼痛常需使用阿片制剂(如吗啡)或一种皮质类固醇激素,最常使用的药物是强的松。

根据病因来拟定急性心包炎的进一步治疗方案。癌性心包炎患者需要化疗(抗癌药)或放疗,但是这类患者常需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心包;如为尿毒症所致,常需进行透析治疗。细菌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应给予抗生素和通过外科途径引流心包腔内的脓液。尽量不使用能引起心包炎的药物。

对反复发作的病毒性、外伤性及不明原因的心包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得到缓解,有时使用秋水仙碱亦可能有效。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常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心包。

慢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是导致心包腔内积液或心包膜增厚的一种炎症,常常缓慢起病且病程持续时间长。

慢性渗出性心包炎 液体在心包腔内缓慢地积聚,原因常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有肿瘤、结核、甲状腺功能低下。如病因清楚的可针对病因治疗。如果心脏功能正常,可暂时不予治疗,继续观察。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通常是心脏周围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引起。数年后,由于纤维组织收缩,压迫心脏并使其变小。这种压迫使回心静脉的压力增高,液体回流受阻、渗出并积聚在皮下、腹部和胸腔。

【病因】

任何能导致急性心包炎的原因皆可以引起慢性心包炎,但通常病因不明。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和乳腺癌或淋巴瘤患者的放射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也可由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前发生的外伤、心脏手术或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以前在美国结核是最常见的原因,但现今已相当少见,约占总病例的2%左右。在非洲和印度,结核病仍是引起各种类型心包炎的最常见原因。

【症状和诊断】

慢性心包炎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由于肺静脉高压导致液体渗出到肺泡)、疲乏(由于心输出量降低),没有疼痛。常见腹部和下肢液体潴留水肿。

在慢性心包炎的诊断中症状能提供相当重要的线索,尤其是在没有任何其他原因(如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等)可解释心功能下降时。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X线下的心影不大,而大多数其他原因的心脏病患者心影是增大的。约半数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膜上常有钙沉着。

两种特殊的方法可以用来确定诊断。心导管检查能测定心腔和大血管内的压力;MRI或CT可用来测定心包膜的厚度。正常情况下,心包膜的厚度小于3mm,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心包膜厚度常达到或超过6mm。

【治疗】

利尿剂可以缓解症状,但手术切除心包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大约85%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有明显的疗效。然而,手术的死亡率高达5%~15%,因此大多数患者都不选择手术治疗,除非患者的日常活动已经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