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胃肠道检查方法

胃肠道(Thegastrointestinal tract)是一个宽窄不等的软组织管腔,使用造影剂才能显示其内腔和粘膜皱襞、形态和功能等,对胃肠道常见病,如溃疡、癌肿等,有重要诊断价值。亦可借助胃肠道的位置和形态改变,对腹内肿块可作出定位诊断。能判断消化道癌肿的浸润范围与程度,可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亦可作为对胃肠道病变治疗过程中的疗效随访观察。

造影所见内腔影像虽可间接反映内壁状况,但对显露壁层及周围病受到一定限制。胃肠道的血管造影对诊断胃肠道血管病变、肿瘤浸润等都具有诊断价值,但检查方法较繁琐,要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根据解剖与功能的差别,X线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类:

一、普通检查

(一)透视(Fluoroscopy)

腹部透视大多采用立位或卧位,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主要应用于诊断胃肠道穿孔与肠梗阻,立位透视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还可以显示胃肠道气体的分布、形态和不透光X线致密影,观察膈肌及胃肠异物活动情况。所以腹部透视在设备简陋及战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检查方法。但其缺点是只能书写记录,对须复查的患者不能作永久的精确比较。

(二)照相(Radiography)

腹部照相亦称腹部平片:摄影与透视相比可更清楚的显示胃肠道气体、腹部钙化及实质脏器的形态、位置等。腹部照相最常用的是仰卧位,但根据病情需要可照立位或侧卧前后水平位。胃肠道穿孔患者常采用立位或左侧卧位水平投照;肠梗阻患者则需仰卧位及立位二种位置。腹部平片范围应上至膈肌,下至耻骨联合上缘,特别应包括腹壁软组织。

二、造影检查

(一)钡餐(Briummeal)

胃肠道检查所用的造影剂是医用硫酸钡,由于钡的原子序数高,不易被X线穿透,在胃肠道内与周围器官形成明显对比。目前使用的钡剂大多是复方硫酸钡,根据不同检查部位,使用前将硫酸钡加温开水调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口服后检查胃肠道称为钡餐检查。根据病情要求可进行包括食管至结肠的检查,观察其形态和功能变化。由于检查方法的更新,除观察胃肠道功能情况外,现多进行分段检查,如重点观察食管时称为食管钡餐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至空肠上中段时称为上胃肠道钡餐检查;须重点检查胃肠道功能者,则须按时定期检查胃、小肠与右半结肠,称为胃肠道钡餐检查。

此外,在临床疑有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患者,须了解穿孔与梗阻的确切部位时,应改用碘制剂造影,如碘油、泛影葡胺等,但对碘过敏者禁用。

1.造影前的准备 患者在钡餐检查前一天晚饭后禁食,次晨空腹至放射线科接受检查。如不禁食,胃内容物可影响胃肠形态的观察;服某些药物则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幽门梗阻患者,应先洗胃,抽净胃内容物后再检查。

2.检查步骤 服钡前常规先透视胸、腹部,注意腹部有无气液面及异常影。服钡时于不同体位(立位、卧位)顺序观察食管和胃肠道,间隔一定时间后,检查下肠道。整个检查过程中,透视是基本的方法,再辅以摄片。透视下进行摄片,称为点片(Spot film)

无论透视或摄片,胃肠道造影要着重显示胃肠道粘膜(又称粘膜像),粘膜不仅是病变的好发部位,而且粘膜改变是早期病变的主要依据。充分观察粘膜像后,再应用多量地钡剂(约200-300ml)使被检查部位充分扩张,继续观察胃肠道的位置、形状与功能状况,此充分扩张状是为充盈像。若用手或压迫器进行局部按压,进一步观察局部粘膜、管壁或病变与周围的关系等,是为压迫像;利用腔道内的原有气体,或服用产生气体的药物,造成气钡双重对比影像,是为气钡双重造影像,能显示粘膜的微细结构,如胃粘膜的胃小区,其显示有利于发现表浅的细小病灶,对胃肠早期癌肿的发现有重要价值。上述四种影像在检查中是必需的,是相辅相成而不能取而代之,这点应引起重视。

食管钡餐检查:一般采取立位多体位透视下观察,先在右前斜位,然后转为前后正位和左前斜位观察。吞钡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食管所显示的轮廓和粘膜像,以及食管的蠕动、柔软度和通畅与否等。必要时加以点片。在检查过程中,应根据病变情况,使用一些特殊方法来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如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最好能取俯卧位,左侧抬高,或做呃气动作或服产气药物造成气钡双重对比,均有利于显示微细病变。食管钡餐造影使用浓度80-100%(W/V)。

胃肠钡餐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及右半结肠。先口服适量产气药物及吞一大口钡剂,立位观察食管后,然后吞服全量钡剂,在不同体位角度下观察胃十二指肠各部的形状、轮廓、位置、大小、蠕动及幽门开放情况。并利用体位使各部形成气钡双重双比,结合加压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在胃和十二指肠检查完成后,根据病情需要间隔一定时间检查各段小肠、回盲部及结肠。在透视过程中,应适时地拍摄点片,留下记录。胃肠钡餐使用的浓度多采用180-200%(W/V)

气钡双重造影:口服适量钡剂和产气剂,胃腔充气扩张,在粘膜面上涂

布粘附均匀薄层钡剂,形成良好的气钡双重对比,可清楚地显示粘膜的微细结构,如胃粘膜的胃小区、胃小沟,其显示有利于发现表浅的细小病灶,对胃肠道早癌肿的发现有重要价值。

(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ypotonicDuodenography)

应用胆碱能药物质财富常用654-2 20mg、肌肉注射),降低胃肠道的张力和蠕动,进行钡气双重造影。适用于检查胰腺、十二指肠病变,其检查价值可纠正常规造影时充盈不佳或肠壁收缩所致的假像。它能清楚显示乳头的情况。临床应用时可分插管法与无管法两种,前者系经鼻插入薄壁柔软的导管入胃,以后在导管内插入导丝,在透视下,利用手法与体位,将导管置放到十二指肠降部。以后抽出导丝,肌注低张药物,经导管注入适量地钡剂与气体,造成十二指肠充盈像与钡气双重对比像。后者系在胃肠造影时,十二指肠充盈后,注射低张药物,并服用产气的药物,利用体位的转动使十二指肠造成双对比影像、插管法能控制钡气含量,影像满意,但有插管的痛苦。无管法虽然钡气含量不易控制,但患者易于接受,注意体位的转动,亦能达到诊断要求。

(三)小肠钡灌造影(SmallBowel Enema)

小肠的特点是长,蜷伏在腹腔内,胃肠钡餐检查时,小肠相互重迭,且检查时间较长。小肠灌钡的方法就可解决了上述缺点。其方法是利用导管导丝,在透视下,将导管至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然后灌入大量的稀薄钡剂。流速为80-100ml/min,总量约500-800ml,灌至第6组小肠或回盲部后,再引入气体,作双重对比像。在透视下,分别摄取各段小肠的加压像,使重迭的肠袢分开,便于显示小肠病变。本法操作主动,不受幽门括约肌的影响,能在30min内查完全部小肠,缺点是插管有痛苦,故检查适应证限于疑有小肠出血、小肠肿瘤患者。

(四)钡灌肠(BariumEnema)

钡灌肠主要用于检查大肠。是诊断大肠病变的基本检查方法。

1.造影前准备

检查前三日应吃少渣饮食,检查前一日晚上可服缓泻剂,或检查当天早晨清洁灌肠。彻底排净大肠滞留的粪便。以免造成伪影。

2. 检查步骤

近年来钡灌肠的检查方法,已由一次性的直接双重气钡造影代替了传统方法的充盈像、粘膜像、继而再灌气造成双对比影像的作法。其优点是节省时间、用钡量明显减少,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具体步骤是:检查前先配制好双重造影用的硫酸钡,浓度为60-80-100%重量/体积(W/V)为宜。灌钡前先注射低张性药物,迅速取头低30o俯卧位,将硫酸钡经肛管注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脾曲,再改换体位(右侧卧位)再注入气体,使钡剂直达升结肠。钡剂总量约200-300ml,空气总量约600-800ml ,撤除肛管,让患者翻转1-2次,按不同体位分别摄取各段结肠,均能获得良好的双对比影像。

(五)胃肠道血管造影(Angiography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适用于胃肠道出血患者,经内窥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而无阳性发现者,疑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可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疑有下消化道出血,则作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摄片要求有高压注射器与快速换片器,才能获得所需血管的动脉象、毛细血管像以及静脉像,从而显示血管发育异常和肿瘤的血管影像。

造影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注入造影剂(常用60-76%泛影葡胺20-45ml ,快速连续摄片。如将导管插入主动脉一级分支的方法称为选择性动脉造影。如将导管放入第2-3级分支称为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其造影剂量可大为减少。如发现肿瘤或出血等病变,在造影后随即可行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