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

肿胀虽均由脾胃之伤,而实有不同。气溢皮肤则为肿,气入于脏则为胀。人身心肺为阳而在上,肝肾为阴而居下,脾胃为阴而居中为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也,故能使心肺阳降,肝肾阴升,天地交泰,永无肿胀之病。此症因内伤饮食,外感风寒,致伤脾胃,十早。则清浊相混,隧道壅塞,瘀郁成热。热留已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浮肿、胀满。其为肿也,有食积、有水积;有泻痢日久脾虚,有伤寒下早。其为胀也,有痰热,有疳气,有食积。痞癖积肿在腰以上宜汗,腰以下宜利小肠。胀宜消导,有分道,有利小便,酌其虚实寒热而调治。

肿胀主方

茯苓皮 浓朴 苍术 半夏 香附(以上健脾) 枳实 神曲 山楂 青皮(以上治积) 卜子(泄气)猪苓 泽泻(利小便) 升麻 柴胡(升提气)

食积肿加槟榔、蓬术、麦芽、山楂、神曲。

先下水肿加木通、车前子、滑石,小儿实食积,水肿多耳。伤寒下早,先调脾胃,期脏气充实,宜人参、山药、薏苡仁,久则肉蔻、诃子,寒则干姜、木香、丁香,热则黄芩、黄连,佐本方,本方仍去消食药。风邪入肺而气不宣通,肺叶胀,亦能作肿,以肺主皮毛故也。先自眼下卧蚕肿起,喘急,宜小红丸下之,后用桑白皮、桔梗、杏仁、天花粉、黄芩、贝母、枳壳、木通、防风、黄 二分。防风泻肺实,得黄 而功益神,故用 。胀乃痰热,不用本方,宜半夏、贝母、胆星、枳实(消痰)。有风,防风、大腹皮、苏子、卜子、桔梗(利气)、猪苓、泽泻、车前(行水)。先服小红丸,食积先服小黑丸,后用本方。寒热虚热宜本方去苍术,加炒黄芩、黄连(利水)、猪苓、泽泻、木通、赤芍、车前、滑石、葶苈、商陆、木瓜。补脾,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枳实、浓朴。消食,枳实、青皮、槟榔、蓬术、山楂、麦芽、神曲、三棱(分气)、香附、木香、藿香。泄气,大腹皮、苏子、桔梗、卜子。肺胀,桑白皮、杏仁。上身宜汗,柴胡、升麻、干葛;下体宜利小便,阳水宜黄芩、黄连、山栀、连翘,阴水宜丁香、香附、木香、草果、浓朴、干姜。风虽胜湿,宜防风、羌活、蓁艽、椒目、天麻;又能健脾,陷下,升麻、柴胡;有痰宜利痰,贝母、半夏、胆星、海藻、昆布。

内消丸治小儿五疳八痢,消食化积,除惊风外,百病可服。

三棱 蓬术 香附(三味醋拌炒) 槟榔 煨草果 青皮 枳壳 枳实(二味麸炒) 木香 去核山楂 炒神曲 炒麦芽 炒砂仁 去白陈皮。

等分为丸,砂糖汤调服。

辰砂丸(又名大红丸)

川贝母 胆星 天花粉 桔梗 苦杏仁 枳壳 黄芩(各四两) 前胡 防风 制半夏 陈皮 全蝎 地骨皮 山栀(各三两) 黄连 元参(各二两)

痘痧年不用连栀,此药消痰解毒,发散痘痧,蜜丸约重一钱,辰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