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二经(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四)健胃、消化

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肝、肾二经。

益肝以养营,强筋明目。补肾而填精,止渴除烦。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枸杞子是也。能使阴生则阴血自长。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二脏得补,目自明矣。

枸杞能利大小肠,故泄泻者勿用。

(二)温肝

味辛,性热,有小毒。入肝、脾、胃三经。蓼实为使。

恶丹参、滑石。畏紫石英,开口者良、盐汤泡过,焙干。

燥肠胃,而止久滑之泻。散阴寒而攻心腹之疼。祛冷胀的独得,疏肝气有偏长。疝疼脚气相宜。开郁杀虫至效。

辛散燥热,独入厥阴,故能温肝。至于脾胃,其旁及者也。东垣云∶“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非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损元气”。寇氏曰∶“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凡病非寒滞者,勿用。即因寒滞者,亦当酌量虚实,适病为效也。”

(三)敛肝

味酸,性平,无毒。入肺、脾、肝、大肠四经。

定嗽定渴。皆由敛肺之功,止血止利,尽是固肠之力。清音去痰涎,安蛔理烦热。蚀恶肉而至速,消酒毒以清神。白梅(即霜梅也)。牙关紧闭,擦龈涎出便能开,刀箭伤肤,研烂敷之血即止。

乌梅、白梅皆以酸收为功,疽愈后,有肉突起,乌梅烧敷,一日减半,两日而平。真奇方也。夫梅生于春,曲直作酸,病有当发散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若过食而齿者,嚼胡桃肉解之。

(四)舒肝

(见喉科)

(见和解)

(六)凉肝

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

真达东方,理热毒,而昏冒无虞。专趋血海,散瘀结,而真阴有赖。清心明目,辟邪定惊。

湿风痢血宜加用,瘰痈疽不可无。

羚羊角主在平肝息风,清解热毒。肝虚而热者宜之。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

此角须锉细,避风捣筛用。

独入厥阴,能伐生生之气。

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

清肝火,解郁结,幼稚惊疳,大方吐血。伤寒发斑,疮生口舌。

内服轻浮上达,清火解毒,外用有收水燥湿之功。

青黛性凉,中寒者勿与。

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脾三经。

善疗五疳、能杀三虫。主去热明目,理幼稚惊风。肝火上炎,耳鸣或聋。

禀阴寒之气,寒能除热,苦能泄热,故除热杀虫及明目也。疳以湿热为咎,湿热去,则愈矣。此药清热凉肝,能泻肝经实火,直折火势,若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躁狂易怒,属阳亢实热之象者与青黛、栀子、大黄等为伍可收速效。

芦荟,大苦大寒,凡脾虚不思食者,禁用。

(七)镇肝熄风

味咸、性平,无毒。入肝,肾二经。盐水煮、水飞。

平肝潜阳,息风止眩。内服而障翳潜消,外点而赤膜尽散。

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久服令人寒中。

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畏蜘蛛、蜒蚰、鸡屎、桑皮、盐。

搜风息风,止痉定搐。散肿行瘀,走串攻毒。口眼斜,恶疮头秃。破伤脐风。积聚在腹。

使用此物,须药病相当,不可过剂。

味辛、性平,有毒。入肝经。

善逐肝风,深透筋骨。中风恒收,惊痫亦简。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蝎属木,色青,独入厥阴,为风家要药,全用者谓之全蝎,但用尾谓之蝎梢,其力尤紧。

似中风和小儿慢脾风,属于虚者,法咸禁之。

(八)伐肝泻胆

即橘之小者。麸炒。

破滞气、愈低愈效,削坚积、愈下愈良。引诸药至厥阴之分,下饮食入太阴之仓。

青皮伐肝,兼能发汗,性颇猛锐,不宜多用,如人年少壮,未免躁暴,及长大而为橘皮,如人至老年,烈性渐减,经久而为陈皮,则多历寒暑,而躁气全消也。

(九)清肝胆火

(见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