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心脏病

来源
本站
时间
2010-01-03

前几天有网友发邮件问我父亲(王提仁)是因何病去世的,曾经在留言栏中简单回复过,父亲是因心脏病而去世的。这病在我们这家族中非常普遍,父亲的爷爷、叔叔等长辈都有心脏病。老太爷是意外事故去世的,而父亲的叔辈仍健在,我所知的长辈中,真正因心脏病发而去世的只有我父亲。

在我看来,这和每个人的性情不同有很大的关系。老太爷等长辈性情都是非常稳重的。自己那时太小,没有具体印象,但听母亲回忆,老太爷那才是真正的胸怀宽广、稳如泰山,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身边发生怎样的大事,都能不急不躁、从容相对,必须应对的事情,也真正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父亲就较容易激动,虽然对自己的吃穿住行不在意,但对周边的事情却非常上心,小到邻家孩子哭啼,大到地球另一边的事情,都能让他担心、忧虑或快乐,这一点和其他长辈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父亲第一次心脏病发作,是因忙碌没能吃午饭、休息,几个小时后发作,而让家人无奈的是他手里还拎着汉堡,却不知道用来充饥,一问,他却说光想着带回去给孙子吃,自己都笑自己傻。

日常保健上长辈们都没有特意的避讳。父亲常讲太爷爷过70寿时还是大块的吃肉、喝酒、抽烟。每天抽烟只留一个烟蒂——真正的一根接一根;好吃肉,几顿饭没有肉就跟没吃饭一样,肉也不分猪、牛、羊等,有肉不吃米面菜也可以。我父亲也是如此,有次住了近十年的房子(一楼)下水道堵了,物业用尽招数也不能疏通,只得下到地井切开管道,一看堵塞物竟然是一堆油脂,是这些年洗锅、洗碗积攒的。

这样不对,至少不符合公认的心脏病保健方式,劝了很多次,可父亲除了烟抽得少些外,别的并没有什么改变。说得多了,他就一句话:我和爷爷一样,没肉吃还不如死了算了。

父亲的作息时间也很不规律,这是自小就养成的。据母亲讲,可能是爷爷太娇惯孙子,睡觉、吃饭完全由他的性子,也可能是来人太多,乱了规律。

早上倒是起床很早,吃过早饭,10点左右就又饿了,要吃点,等12点开饭时间到,就只有我们自己吃,下午3点左右再吃点。晚饭倒是能和我们一起,但半夜却常常热东西填饥。弄的母亲没办法正常做饭,只能早早准备好馍、包子、稀饭之类,随时可以热来吃。也可以说是随时饿了随时吃。

觉是一定要睡好,而且是随时困了随时睡,一旦睡下很烦别人打搅。小时候因为调皮吵醒父亲午觉被打过。白天睡觉不是在床上安静的那样睡,而是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睡,要是有人关了电视就会马上醒来,晚年性格好很多,也不会骂人、打人了。

要是这样规律也就好了,往往会被来客打断。而我父亲不像太爷爷,一旦来人就会立刻放下碗筷接待来客,而太爷爷却往往先打理好自己的事情再接待客人。有时人多,父亲就饿着等人走再吃,后几年也改变些,来了人就道声抱歉,边听对方说边吃饭。原先来人、出门就不睡觉休息,后来也知道告诉人家自己要休息。

父亲这样松散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我们家人,刚结婚同住时,我妻子对这样容忍她睡懒觉的公婆很惊讶——自己不起床就不会被家人叫醒,要是有人想去叫醒睡觉的人,就会被父亲制止,如果已经被叫醒,父亲还往往归罪那人多事,不让人好好休息。不过家人能这样睡懒觉的机会不多,除非心里素质特别好,能抵挡住来人的走动、喧闹。我这点心里素质就非常“好”,有次盛夏难眠,后半夜在客厅沙发后打地铺睡,硬是在吵杂中睡到午饭时间,期间时不时朦胧听到父亲要来客小点声,儿子是到凌晨才睡下……。

前阵子母亲体检,发现有轻度的心肌缺血,按老太爷的法子来保健:当归、三七、丹参分别制药粉、存放,每日定时服用一次,每次取极少量,比例要依照自己的服用效果来调整。这可能不适用于普通人,需要有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