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生动的人情医案书——校读《陆氏三世医验》之后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10-26

侯北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案,相当于现在的病历,是一个医者日常对其患者病情及其看病处方全过程的记录。自2000多年前西汉名医太仓公淳于意创立“诊籍”(医案)以来,我国历代业医者便十分重视医案的记录和研读,因为医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医者临证处方的方法和思维套路,是第一手的治病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学习价值,特别有利于总结、积累、传承业医者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见。著名的医案有明代江瓘及其子应宿编辑的《名医类案》、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等。

《陆氏三世医验》,又名《习医钤法》,是明代嘉靖年间医家陆养愚、陆肖愚、陆祖愚祖孙三代的治疗验案总结,故名“三世医验”。钤,本义是一种农具,后来引申为印章、盖印章之意,且钤通“权”,即权谋、谋略。陆氏编写本案一方面是记录其看病处方的进退次序、辨伪求真的治疗策略过程,即有所谓“用药如用兵”之意;另一方面,旨在提示医者在谨守治病常规法度之外,更要知常达变,示人以论证处方之活法,故又名“习医钤法”。

起初关注到《陆氏三世医验》,是因为看了民国时代名医彭子益的介绍,他在《圆运动的中医学》中写道:“《陆氏三世医验》,全凭脉象下药,医案之根据脉象,便于学医初步者,此书第一。”在图书馆查阅后,发现本书果然名副其实,书中所引“湖州府志”称“陆岳,字养愚,乌程人。少习儒,比长,洞精医学。本修身养性之旨,故其业比诸家特异。嘉靖中,名重三吴,外至闽、峤、粤、海,皆敬信之。刊行医案,传于人口。”说明陆养愚医术精湛,在明朝嘉靖年间即闻名于江浙,甚至于岭南、福建、广东、海南一带,深受百姓崇敬和信任。又查阅到清代魏玉璜氏、民国曹炳章等人对其医案的评语,据此亦可推测本案在明清时期乃至民国时代都流传得相当广泛,为诸多医家所重视。

本医案最为显著之处就是谈病论证时秉承经典。作者学有渊源,论治病症,往往引经据典,大多以《内经》、《难经》、仲景《伤寒》《金匮》、叔和《脉经》等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如第一世“脊背肘膝酸疼”案中,陆养愚断此病为溢饮,他引述到“公问:出于何书?予曰:医书多有载者,而立论之始,在张仲景《要略》中,其辞曰: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名曰溢饮。今闻澡浴不拭,是外之水湿浸入于皮肤之中矣。悲忧饮酒,《内经》谓悲哀伤肺,肺伤则分布之令失,而饮又多于平时,则内之水湿能不溢于经络之中乎?其特甚于阳分部位者,外湿不拭,阴处热而易干,阳处冷而难干,难干处,每易袭内。湿由于酒,酒性属阳,故其湿亦溢于阳分也。公曰:将用何方治之?予曰:仲景原有治法。溢饮者,当发其汗。”作者分析病案有理有据,丝丝入扣,可知其疗效非同一般。

本医案重视脉诊决病。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疑难杂症,作者特别重视以脉诊来确定病证之机,分辨阴阳虚实,诚为初学者进步之阶梯。如第三世“弃症从脉”案,陆祖愚治疗眩晕病,诊之“六脉洪滑而数,按之有力,其外症肢冷面赤,肌肉黄瘦,水谷不进,不时眩晕,甚则昏不知人,昼夜数发。观其现症,似不可攻,幸其脉来有神,须当弃症凭脉,乃用枳实、瓜蒌、胆星、贝母、芩、连、橘红、牙皂,搀入姜汁、竹沥,满饮巨瓯,吐痰数碗,四肢渐温;继用牛黄五分,配以蜡丸,顿服三丸,徐徐频饮,竹沥催之,腹中鸣响;后服润字丸三钱,大便去污垢若干,病势顿减。”作者不囿于患者肌肉黄瘦,水谷不进等外在表现,而以“其脉来有神”为据,而果敢用吐、下攻逐法而取效,可见其胆识非凡,更见其学识之扎实,经验之丰富。

本医案用药处方法则有度。作者用药处方严谨,次序井然,颇有法度,医理深蕴。而且,治法也不拘一格,或药、或灸、或按等,总以切中病机,法用得宜为原则。另外,作者还师古不泥古,在治法方面善于推陈出新,如第一世“脊背肘膝酸疼”案中,陆养愚断此病为溢饮之后,紧接着论述到“公曰:公能于一月内愈吾疾乎?对曰:若用医生之法,半月可愈矣。公曰:任公为之。是时天气颇寒,因令抅一密室,四围生炭火,热汤置浴桶中,令乘腹饱时浴之;澡浴良久,投药一剂,用防风五钱,苍术三钱,麻黄、苏叶、羌活、独活、威灵仙、甘草各一钱,煎一二沸,热服一满碗;又添热汤,直至汗透方止。浴罢片时,便觉身体宽畅。是夜留予衙内宿歇,明朝问候,云:夜间甚是安稳。予即辞出。阅三日,又进为之。自此五次,一次宽一次,至第五次,遍体畅快,纤疾不留矣。”显然,作者是受了《旧唐书·方技传》所记载唐朝名医许胤宗治疗柳太后中风后不能言语,而用黄芪、防风煎汤熏蒸的方法之启发,活学活用,把熏蒸法变化应用到溢饮病的治疗当中来了。

本医案用词简洁,笔法精炼。诸多医验,读起来颇有《聊斋》意味,情节曲折离奇,人物生动鲜活,颇有几分传奇、神秘色彩,试举三例,以快意读者。

其一,问卜决医。第一世医验“误汗急补治验”案中,“予曰:汗之而愈则补误,补之而愈则汗误,原无两是者也。病家不能决,而听诸卜,幸卜补吉、汗大凶,遂用予药……后,少湖登门来谢,予曰:当谢卜者,非有神卜,虽神医亦无所著手。”患者迷信算命人,而不相信医生,让人想起古人对“信巫不信医者,病必不治”之训,令人不禁唏嘘感慨!

其二,接气呼吸。第三世医验“进气回生”案中,“不及服药,先令壮盛妇女紧对其口,俟其气之入而呵之,呵者力倦,换人以接续之”,这种急救措施与现在的人工呼吸术颇觉相类,而且作者还指出了此法的出处——“接气之法,传之方士”。这也间接表明我国医学还有很多值得挖掘整理、发扬提高的经验和理论。

其三,预断死期。第三世医验“木忌金旺”案中,“予曰:此血虚痰火也。若论症尚有治法,独怪右关尺歇至有常数,便无药可疗。凡血虚症即是肝病,大都庚日笃,而辛日死,况立秋在迩,予未敢奉药,可延别医商之……忽一日,少腹作痛,冷汗不止,至半夜不知人事,挨到次日酉时而死,果是辛日,邻家自此敬服。”继承活用了《难经》里所记载的断病生死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勇于坦陈自己治而不效的医案,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令后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