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类(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寒热门汤类

清脾汤

青皮(去穣) 浓朴(姜制) 白术 草果仁 柴胡 茯苓 半夏 黄芩 甘草(炙)

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未发先服。忌生冷油腻物。

七枣汤

附子(一枚。以盐水泡浸。如此七次。去皮脐) 一方用川乌代附子。以水调陈壁土为糊浸七次。

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碗。姜七片。枣七枚。煎七分。临发日早服。

柴朴汤(阙)

柴胡桂姜汤(活人)

柴胡(二钱) 栝蒌根(一钱) 桂枝 黄芩(各八分) 牡蛎( ) 干姜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穿山甲汤

穿山甲 木别子(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服。

果附汤(济生)独寒证用。

草果仁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加姜枣。水煎服。

养荣汤(和剂)独热证用。

白芍(一钱半) 当归 陈皮 黄 桂心 人参 白术 甘草(各八分) 熟 五味子 茯苓(各五分) 远志(二分)

加姜枣。水煎服。

春泽汤潮热证用。

即五苓散加人参。

橘皮竹茹汤

橘皮 麦冬 赤茯苓 枇杷叶 半夏 竹茹(各一钱) 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加姜。水煎七分。

大小腑门汤类

地髓汤(得效)治淋证。

牛膝净洗一握。水煎。去滓。加麝香少许。研调服。

黄 六一汤(和剂)

黄 (蜜炙六两) 甘草(炙。一两)

加枣。水煎服。

六神汤(三因) 治三消证。

莲房 干葛 枇杷叶 甘草 栝蒌根 黄 (等分) 小便不利。加茯苓

水煎服。

同颖汤(阙)

梅花汤(三因)三消。

糯壳(旋炒作爆) 桑根白皮(浓者)

等分。水煮。但渴则饮。

荠龙汤(三因)

荠茏 石膏(各一钱) 人参 茯神(去木) 磁石(煨碎) 栝蒌根 知母 干葛 黄芩 甘草(各七分)

水三钟。腰子一个。去脂膜。黑豆一合。煮钟半。去腰子黑豆。入药煎七分。食后温服

八味汤(杨氏) 治溏泄。

吴茱萸(汤泡) 干姜(泡。各一钱) 陈皮 木香 丁香 肉桂 人参 当归

水煎服。

参附汤(得效)

人参(五钱) 附子(炮。一钱)

水二钟。姜十片。煎八分。温服。

六柱汤(活人) 溏泄。

人参 茯苓 熟附子 木香 肉豆蔻 白术

加姜枣。水煎服。

十补汤

即十全大补汤。四君子、四物汤、加黄 、肉桂。

理物汤交肠。

即理中汤、四物汤并用。

胃风汤(和剂)泻。

白术 人参 茯苓 芎 白芍 当归 肉桂

入粟米一撮。水煎服。

养脏汤(和剂)痢。

罂粟壳(去蒂盖。炙) 人参 当归 肉桂 诃子皮 木香 白术 肉豆蔻 白芍水煎温服。寒加附子。

虚损门汤类

双和汤

白芍(二钱) 地黄 当归 川芎 黄 (各一钱) 甘草(炙) 肉桂(各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乐令建中汤

人参 黄 茯苓 当归 白芍 甘草 陈皮 半夏 桂心 细辛 前胡 麦冬

加姜枣。水煎服。

二十四味大建中汤

人参 茯苓 黄 陈皮 半夏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桔梗 柴胡 阿胶(蛤粉炒) 柏子仁 秦艽 乌药 草果 乌梅肉 鳖甲(醋炙) 槟榔 五味子 地骨皮 木香 官桂

加姜枣。水煎服

黄 建中汤盗汗自汗。

黄 (一钱) 白芍(二钱) 肉桂(八分) 甘草(炙。五分)

加姜枣。水煎。去滓。入饴糖。再煎令溶服。

大补黄 汤(魏氏)

人参 茯苓 白术 黄 甘草 川芎 当归 熟地 防风 肉桂 山茱萸(取肉) 五味子 肉苁蓉

加姜枣。水煎服。

沉附汤(直指)虚炎短乏。

沉香 附子 辣桂 荜澄茄 香附 甘草

加姜。水煎服。

归脾汤(济生)惊悸。

人参 黄 白术 茯神 甘草 酸枣仁(炒) 木香 龙眼肉

加姜枣。水煎服。

滑石六一汤

滑石(五两) 甘草(炙。一两)

每服五钱。为末。白汤调服。

干葛汤

干葛(二钱) 枳实(麸炒) 栀子仁 豆豉(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胃苓汤疸。

即平胃散、五苓散并用。

枳归汤(阙)

菊花汤 眼。

白蒺藜(炒) 羌活 木贼(去节) 蝉蜕(去头足) 菊花(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升麻煎(千金) 治膀胱热不已。口舌生疮、咽肿。

升麻 玄参 蔷薇根白皮 射干(各四两) 大青 黄柏(各三两) 蜜(七合)

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去滓。下蜜。煎两沸。细咽。

疮毒门汤类

五香连翘汤。

沉香 乳香 甘草 连翘 青木香 射干 升麻 桑寄生 独活 木通 丁香 大黄

水煎。空心热服。以利下恶毒为度。

妇人门汤类

玄胡索汤(济生)经事不调。

当归 玄胡索 蒲黄 赤芍药(各八分) 乳香 官桂(各二分) 没药 木香 甘草 姜

加姜。水煎服。吐逆。加半夏、橘红各八分。有痰亦加。

温经汤

阿胶(蛤粉炒)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肉桂 甘草 牡丹皮 半夏 吴茱萸 麦门

加姜。水煎服。

小温经汤(简易) 血疼。

当归(二钱) 附子(炮。一钱。)

水煎服。